延禧攻略

by 作者:周韵(音译)

2018年夏天,古装剧《延禧攻略》在网络平台爱奇艺上线以来,迅速爆红,拥有超过145亿的播放量,成为18年暑期档极为抢眼的热播剧。该剧的故事背景设在清朝乾隆年间(1735年—1796年),讲述了乾隆的其中一位妃嫔魏璎珞(虚构角色)在宫中的复仇之路。魏璎珞的历史原型是乾隆皇帝的令妃,嘉庆皇帝生母,后被追封为皇后,史称孝仪纯皇后。

《延禧攻略》宣传海报
来源:akane847网络相册

剧中的奢华美服和精致发饰力求贴合历史,从服饰妆容到发饰配饰都生动地展现当时的宫廷生活风貌,其中所使用的一些制作工艺均属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许多只注重往大牌明星身上砸钱的同类宫斗剧相比,这部历史虚构剧在荧屏的视觉效果的真实性上可谓下足了功夫。

《延禧攻略》在收获好评的同时,也招致不少批评。有女权主义者认为,女主魏璎珞作为父权制权威的依附者,并没有太多作为一名敢于反抗性别权力结构失衡的女性反抗者的光环。社会自由派人士则抨击这部剧沉湎于父权政治的残暴,并将女性身体描绘成权力斗争中的资本。

尽管有批评,这部快节奏的70集连续剧依然受到主流观众的追捧。该剧选用的是中国女性观众所喜爱的深宫权力斗争题材,讲述了后宫嫔妃为争圣宠,赢得在乾隆皇帝后宫的权力,不惜相互背叛,彼此设计陷害对方。只有接近权力的宝座,这些后宫妇人才能获得任何权势。然而,剧中的女主魏璎珞扮演的不只是父权制下的一个被动的存在。她有意识地与现有的权力结构周旋,甚至挑战现有的权力结构,这都体现了她那颇具现代化的思维方式。魏璎珞最开始一心一意地为她的姐姐报仇,在这过程中得知姐姐枉死的真相,是被王爷弘昼强暴后,遭其母亲裕太妃毒手而失了性命。这也成为了之后璎珞与权贵作斗争的导火索。在复仇的过程中,尽管面对的是那些身居高位的权贵,璎珞仍不畏强权,抓住一切机会针对她的敌人,而且敢怒敢言,有时甚至当面谴责敌人的恶行。

魏璎珞的故事引起了女性观众的极大共鸣。她以奴婢的身份进入宫廷,但最终击败所有的敌人,成为一名身居高位的妃子,这在微博和其他社交媒体上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众多城市女性在魏璎珞的身上找到了共鸣。这些女性为得到更好的工作机会而努力奋斗,为了在这个基于财富和充斥着男权和男性特权的社会大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攀登社会经济的阶梯。魏璎珞的勤奋和终极成功的故事激励着不少追剧的女粉丝勇敢地追求梦想。

虽然剧中的魏璎珞一路升级打怪,与邪恶的权势作斗争,但她的人设并不是一个如先皇后(富察·容音)这般天生就是道德高尚之人。先皇后一生都活在自我牺牲的女性美德的约束之中,反观魏璎珞,一个脾气暴躁,嫉恶如仇的女性。剧中先皇后的逝去,带走了所谓的贤良淑德和个人理想,取而代之的是魏璎珞的那种强大的个人权利意识。

当今女性在竞争激烈的工作环境中如履薄冰的情形,与这样一种深宫的生存之争如出一辙。支配这些工作环境的并不是所谓的传统美德,而是无情的资本主义价值观,其中有许多观念都是带有物化女性身体的倾向(参见《女性的力量》的开篇部分)。女性观众可能会在魏璎珞的生活哲学中找到灵感,比如下面这些常出现在社交媒体的剧中台词:人心存良善,更应懂自保;打蛇得打七寸,想要报复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夺走她最想要的东西;人生处世无非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若是处处担忧,心怀恐惧,那还活个什么劲啊。尽管这部剧的其中一个关注点是女人之间的斗争,不能说是女权主义的胜利,但魏璎珞的节节胜利显然给女性观众带来了不少的触动和启示。